9月21日,在杭州云栖大会高校信息化分论坛上,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同其他高校信息化负责人、信息化企业以及阿里巴巴分享高校信息化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高校信息化转型升级的思路,以及如何实现教育信息化2.0。
教育部管理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文智指出:教育领域的信息化相比其他行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介绍了浙江大学的信息化建设未来构想。“今年云栖大会主题是驱动数字中国,如果放在高校上,就是驱动数字高校。物联网、机器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对我们的信息化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挑战在于相比之下,高校的数字化建设还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数字化代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在于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可以为高校所用。我们今天相聚杭州,名城、名企和名校三方联合,天时地利人和,我相信浙江大学和阿里云、钉钉的合作会极大地推动浙江大学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并形成辐射效应,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他表示,希望把浙大对于教育的理解和理念和使用场景结合起来,有序引入信息化相关技术,把顶层设计做好,创造出一个共享的平台。通过和阿里云、钉钉的合作,实现高校数字化治理与“零时差”公共服务。目前浙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在逐步推出爱上云端、心中有数和浙大大学APP产品。
其中“浙江大学APP”完全基于钉钉平台搭建,享有钉钉专有云服务,也是钉钉专有云服务全球第一家落地的客户。浙大提供自有机房和服务器,钉钉提供软件和专有云,这种模式解决了浙大对于教育云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基于钉钉平台,以即时通讯工具为基础,我们希望打造统一的用户入口,实现用户的一致体验。”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张紫徽表示。
陈文智主任还和阿里云中国区副总裁宋涛联合发布了高校信息化白皮书——《无边界触达—数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今年4月,阿里云与浙江大学联合发起成立了智云实验室,而此白皮书正式是智云实验室的理论成果。
白皮书指出:高校数字化是以无边界触达为目标,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循序渐进的演进过程。
在数字化时代,整体思路已经转变为以适应用户特征、满足业务需求进行数字化投入和建设,是以“校长治校、共同治理”为顶层设计思路,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学术科研、高校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各院系、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开展的“整体规划、个体联动、数据打通、资源共享的”的一体化工程。
作为高校数字化生态的样本,智云实验室归属于浙江大学,在生态内,智云实验室承担起浙江大学数字化建设的重任,开展了“心中有数、浙大百科、爱上云端”三大服务导向的数字化工程建设,为浙江大学搭建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云计算平台,有效提高了浙江大学的数字化水平。
在生态外,智云实验室积极邀请生态合作伙伴,目前已经有包括阿里云、袋鼠云、上海金桥等约15家合作伙伴加入,这其中不仅包括了因智云实验室建立而加入的合作伙伴,也包括许多浙江大学及各院系在过去传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合作伙伴,形成了“新旧皆有”的多元化、多样化合作伙伴生态。
同时,智云实验室也向其它高校开放,邀请开展共同开发、共享成果和共同受益,并在建立高校数字化生态的过程中,践行高校数字化的明确路径,成为全国高校数字化的整体副本,为全国高校的数字化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浙大、钉钉和阿里云等多方合作,让高效信息化从原来很乱的一团麻,开出很漂亮的一朵花。”正如陈文智主任所言,引入信息化相关技术将极大地推动浙江大学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为学生、教职工带来极大的便利,成为高校信息化转型升级的一个实例,并形成辐射效应,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分享到
浙江大学新闻办公室主办浙新办[2002]29号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三105-9